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博士资讯 > 正文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8-06-06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答辩信息汇总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1.何海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

  .何海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学位论文简介
  
  微纳光波导由于其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对光场具有高的约束能力,低的损耗,易于集成等优异性能,在光学通信,光学传感,军事,医疗器件以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功能光电材料,可以实现常规器件难以实现的功能。本论文围绕如何实现可控波导特性开展研究工作,开展了微纳光波导的传输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1)数值研究了具有中间铌酸锂材料包层的微纳光纤波导的群速度色散特性及其调控能力,获得了波导参数及外场条件对其色散特性的影响规律。
  
  (2)数值研究了铌酸锂微纳波导的群速度色散及其调控能力,获得了波导参数及外场条件对其群速度色散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一种具有硅内芯,中间铌酸锂材料包层的三层波导结构,发现铌酸锂微纳光纤具有很大的群速度色散值,可以作为中红外波段宽带的色散补偿器。
  
  (3)数值研究了空芯微纳铌酸锂波导的传输特性,并获得了其在超连续光产生方面的调控规律。我们对其模场特性,能量密度流动,色散特性,模场直径以及非线性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对于加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非线性光学领域光子器件的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4)基于等离子体隧道效应实现了光的异常反射现象,获得了结构参数对其异常反射行为的影响规律。使用金属-介质-金属(MIM)结构,对由MIM组成的隧道结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的由两个MIM周期阵列结构级联组成的的超表面实现了0-15度范围内异常反射角的可调。
  
  02、主要学术成果
  
  [1]Hairong He, Andrei Nemilentsau, Sudipta Biswa, Sang-Hyun Oh, Chujun Zhao, Tony Low. Anomalous reflection of metal-insulator-metal mirror with tunneling plasmonics “. ACS Photonics, 2018, underreview.(SCI, 第一作者)
  
  [2]Hairong He, Man wu, Lili Miao, Zhixiang Deng, Guobao Jiang, Jianhua Luo, Chujun Zhao and Shuangchun We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isotropic a-Axis Hollow Lithium Niobate Nanowir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16, 34(17), 4028-4035 (SCI, 第一作者)
  
  [3]Hairong He, Lili Miao, Guobao Jiang, Chujun Zhao and Shuangchun Wen. Tailoring the dispersion behavior of optical nanowires with intercore-cladding lithium niobate thin film. Optics Express, 2015, 23 (1), 27085-27093 (SCI, 第一作者)
  
  [4]Lili Miao, Jun Yi, Qingkai Wang, Dong Feng, Hairong He, Shunbin Lu, Chujun Zhao, Han Zhang, and Shuangchun Wen, ”Broadband third order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s of bismuth telluride nanosheets“,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2016, 6(7), 2244-2251 (SCI)
  

  2.韦肖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韦肖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学位论文简介
  
  本文围绕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紧急控制所要解决的暂态不稳定识别、临界割集在线识别、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出广域测量系统向量测量单元配置数量有限条件下,利用临界机组对几何特征识别电力系统暂态不稳定。论述了相轨迹凹凸性判据用于判别暂态不稳定的快速性,证明了当临界机组对相轨迹过转速大于零且二阶导数大于等于零的点时系统暂态失稳。提出一种快速选择临界机组对的排序重叠法。
  
  2、提出一种利用网络结构和参数获取临界割集候选割集的方法,并提出了从候选割集中快速识别临界割集的方法。基于电路方程和二维相量空间中向量间的幅值及线性关系对临界割集网络结构和参数相关特性进行了解析,定义了评估支路间临界割集隶属度的指标,构建了候选割集搜索策略。
  
  3、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机量解析计算的紧急控制切机方案快速制定方法。推导了临界机群单机等值系统紧急控制机械功率调节量与单机无穷大等值系统紧急控制切机量的关系式。推导得到了临界机群单机等值机械功率调节量的解析计算式。
  
  4、提出采取切机措施同时联合储能电源进行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的策略。推导了系统三阶等值模型的拉普拉斯算式。设计了储能电源装置的暂态稳定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确定切机量、切机组合优化算法、储能有效控制时间的计算方法。利用PSASP 7.0用户自定义模型搭建储能电源及控制器模型。
  
  02、主要学术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1]韦肖燕,李欣然,钱军,等。采用储能电源辅助的暂态稳定紧急控制方法研究。电工技术学报,录用待刊(稿件编号:2016-1732)(EI源刊)
  
  [2]李欣然,韦肖燕,范力泉等。基于实测响应轨迹稳定边界的电力系统暂态不稳定识别。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4):71-78(EI源刊,ISSN1674-2974)
  
  [3]韦肖燕,李欣然,范力泉等。基于单机等面积分析的切机策略表快速整定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审)。
  
  [4]李朋,李欣然,韦肖燕,等。基于暂态势能控制的储能提高暂态稳定性研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5):41-47
  
  [5]柯飞,李欣然,黄际元,韦肖燕等。储能参与电网调频服务的动态分配系数研究。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6 (14):41-45
  
  [6]马亚辉,李欣然,徐振华,王玲,韦肖燕。一种逆变并网型分布式电源统一模型。电工技术学报,2013,28(9):145-154.
  
  [7]李欣然,邓威,黄际元,韦肖燕。考虑不确定性分布式电源影响的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27(1):27-32(中文核心期刊)
  
  已投稿的学术论文:
  
  [1]韦肖燕,李欣然,范力泉,等。 基于单机等面积分析的切机策略表快速整定方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稿件号:18-0068)。
  
  [2]韦肖燕,李欣然,黄际元,等。临界割集网络结构及参数相关特性解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稿件号:X180234)。
  
  申请的专利:
  
  [1]李欣然,韦肖燕,钟卓颖。一种暂态稳定紧急控制切机方案制定方法(专利受理号:201711483809.4)。
  

  3.谭正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谭正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学位论文简介
  
  本文选题源于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同时也源于笔者参与的多个设计项目中所发现的不同个体认知的异质性和团队设计的合作性及其对设计结果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个体的感知差异与团队共识两部分内容,探索一种消解个体冲突信息的团队合作规则,以达到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提高设计品质的目的。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1)研究构建了面向复杂产品的”感知主体“与”感知对象“交互框架。以此为基引出研究的关注重点为”感知主体“中的个体与团队。提出了两者在交互框架中的基本作用与分工。
  
  (2)分析复杂产品设计中的个体冲突类型,为团队处理个体信息提供结构性途径。对设计冲突信息进行规则化分类,提出认知融合与情感转化的冲突匹配消解策略。
  
  (3)研究提出个体冲突是一种多维冲突,而冲突消解意味着个体信息相互激活所构建的一个更为稳健的多中心网络形态。通过通过关联网络的”鲁棒性“计算,研究表明所谓冲突消解,是个体与团队能形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共享区域,既充分表达各自的设计概念与情感认知,又获得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认知解释,最终形成多中心性的稳定语义关联网络。
  
  (4)构建了多角色感知信息的网络评价方法和设计辅助系统。首先研究基于关联数据网络来分析复杂产品造型信息,构建了以”感知中心“与”知觉连通“为衡量基准的多角色评价方法,分析面向个体的复杂产品造型特征与语义特征的共性表达模式。研究以感知信息交互框架为基础,将其应用于设计迭代流程中,以帮助团队获取有效的个体感知信息,提供精准的个体反馈,并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评估基准。构建了多角色感知信息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
  
  02、主要学术成果
  
  [1]谭正棠, 赵江洪。 汽车造型的用户感知偏好研究。 包装工程,2016(20):9-13.(湖南大学重点期刊,第一作者)
  
  [2]谭正棠, 赵江洪。 论工程机械造型设计决策的认知与行为[J]. 包装工程, 2015(22):62-66(湖南大学重点期刊,第一作者)
  
  [3]谭正棠, 赵江洪。 基于线型特征和图形特征的品牌产品识别设计。 包装工程, 2014(24):17-21(湖南大学重点期刊,第一作者)
  

  4.黄斌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黄斌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01、学位论文简介
  
  本文以Fe3O4@SiO2为基础,对纳米磁性粒子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交联和接枝等步骤共制备了三种磁性纳米衍生复合材料,提高吸附效果,增强固液分离能力。并以有机染料、重金属和四环素三种常见污染物为目标污染物,系统研究了这些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体中三种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机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1)以Fe3O4@SiO2磁性核壳粒子为载体,将聚乙烯亚胺(PEI)通过戊二醛交联反应涂覆在磁性粒子表面,制备出具有选择性吸附阴离子染料的Fe3O4@SiO2/PEI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探讨影响复合材料吸附的因素及其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机理。
  
  (2)通过以Fe3O4@SiO2/PEI材料为基础,接枝到GO表面形成了Fe3O4@SiO2/PEI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SPG),并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含阴、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处理。通过机理分析阐明了GO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去除CR、MB效果增强的原因,为新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指导建议,并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性。
  
  (3)利用响应面法模拟和优化吸附过程,对Fe3O4@SiO2/PEI-GO(MSPG)吸附Cu(II)离子的初始浓度、pH和反应温度三个变量进行优化,并将预测最大吸附量与实际最大吸附量进行对比。为该材料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控制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吸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
  
  (4)以Fe3O4@SiO2磁性核壳为载体,通过交联壳聚糖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形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MSCG),并用于研究水溶液中Cr(VI)的去除,在四次重复使用后饱和吸附容量仍有约90%、并且便于磁性分离,MSCG吸附剂去除Cr(VI)在经济上更具可持续性。适用于富集和分离废水中的Cr(VI)以及深度净化污水。
  
  (5)探索四环素+重金属Cu(II)二元体系中吸附剂(MSCG)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并研究二元体系中,Cu(II)存在对吸附剂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探讨四环素和重金属共存情况下吸附剂的协同吸附机理,阐明了Cu(II)能够作为TC与MSCG之间的桥梁的原理。为实际处理含四环素+重金属Cu(II)废水处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02、主要学术成果
  
  [1]Binyan Huang, Yunguo Liu*, Bin Li, Guangming Zeng, Xinjiang Hu, Bohong Zheng, Tingting Li, Luhua Jiang, Xiaofei Tan, Lu Zhou, Synthesis of graphene oxide decorated with Core@Doubl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 for Cr(VI) removal, RSC Advances, 2015. 5: 106339–106349.(SCI, 2014 IF=3.84)
  
  [2]Binyan Huang, Yunguo Liu*, Bin Li, Shaobo Liu, Guangming Zeng, Zhiwei Zeng, Xiaohua Wang, Qimeng Ning, Bohong Zheng, Chunping Yang, Effect of Cu(II) ions on the enhancement of tetracycline adsorption by Fe3O4@SiO2-Chitosan/grapheme oxide nanocomposit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7, 157: 576–585. (SCI, 2015 IF=4.219)
  
  [3]Shaobo Liu, Binyan Huang*, Liyuan Chai, Yunguo Liu, Guangming Zeng, Xin Wang, Wei Zeng, Meirong Shang, Jiaqin Deng, Zan Zhou, Enhancement of As(V)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 magnetic chitosan/biochar composite, RSC Advances, 2017, 7 (18):10891–10900.(SCI ,2014 IF=3.84)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77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15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202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47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40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60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41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81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71次

ÔÏ¿ͷþϵ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