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取4800万篇论文,被满世界通缉,这姐儿们却发誓:就要把共享做到底!
窃取4800万篇论文,被满世界通缉,这姐儿们却发誓:就要把共享做到底!
来源丨金错刀(ID:ijincuodao)
来源丨金错刀(ID:ijincuodao)
今年,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风终于刮的差不多了,但是有个领域的“共享”之风仍在继续。
这个领域,一般人不踏入。
因为一旦踏入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违法!
但是有个女生,却一直在坚持。
她就是学术界的“盗版女王”,哈萨克斯坦研究生兼女黑客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
别看她其貌不扬,这个女人,建立了一座盗版论文“帝国”-- Sci-Hub.
在 Sci-Hub里,有6500万份在线论文,其中的4800万篇科研论文,是埃尔巴克彦从付费网站里通过黑客窃取的。
盗窃,不是应该被唾骂吗?
从古至今,只有一种偷盗,不会被人们完全谴责唾弃,那就是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似乎与这个盗窃论文的女黑客不沾边,但事实却是如此,她偷出来的文章免费给科研人士使用。
因此,全世界出版商都在想办法要“弄死”她,同样,在全世界,无数科研人士都在感谢她、支持她。
为何选择这条路?被黑心出版商逼的!
为什么会做个窃文的女黑客?这还要从她的无奈经历说起。
2009年,还是本科生的埃尔巴克彦,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写自己的本科研究论文。
想要完成一篇论文的话,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被“付费墙”深深的伤害着的她了解到,这世界上有提供免费公共资源的组织存在,就是--PLOS.
PLOS是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为科技人员和医学人员服务,并致力于使全球范围内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的地方。
于是在她本科毕业之后,想效仿PLOS,曾经试图在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建立一个俄国版的PLOS出版项目。
可惜她并没有成功。
迫于无奈,埃尔巴克彦申请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一个科学和宗教史相关的硕士学位,但她并没有放弃编程。
这个1988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姑娘,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编程了。
从小就培养起的良好的编程底子,为她日后的论文帝国打下坚持的基础。
大学期间,她就编写过一个脚本,用麻省理工的学生账号自动登录各大期刊网站,然后下载论文,解决昂贵的文献费用问题。
后来,埃尔巴克彦在莫斯科做了一年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工作,然后在2010年进入了德国弗赖堡大学。
当她再回到哈萨克斯坦时却发现:由于经济、科技不发达的原因,哈萨克斯坦的科学家们很难看到最新研究成果,并且研究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于是她坚定信心,发誓一定要把Sci-Hub建立起来,就算用黑客的方法,也毫不在乎。
在埃尔巴克彦眼里,科学研究的成果就像“全人类的智慧网络”,如果神经网络之间互相连接能够让信息传递更高效、能够诞生更为先进的智能,那么人类的智慧成果也不应该被付费墙所阻挡。
她认为历史上伟大的科学成就,都得益于最伟大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以及“站在巨人肩上”往下看;而科学想要生存,必须要科学家向全世界“喊出”他们的研究结果才行。
在自身研究受影响、祖国发展受影响的两大因素之下,埃尔巴克彦开始精心筹划Sci-Hub网站。
尽管在资本主义之下,但埃尔巴克彦斗士仍然认可“学术领域的共产主义”,她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出版集团,无疑是横贯在科学和真理之前的一座大山。
也许看到这,你心里有个疑问都没有解开,埃尔巴克彦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侵权么?
没错,是侵权,但并没有侵犯到原作者的版权,而是侵犯到出版商的高额暴利!
据了解,那么这些高昂的订阅费,在经济上并没有惠及到写论文的着作人。着作人是拿不到稿费的,大多数情况下还要付版面费。这些高额的订阅费用,被出版商所收走。
所以她现在这样做,完全是在在玩火。果然,她很快成为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最大竞争对手!
并且爱思唯尔也是招数不断,从2015年起,每过几个月就会收到“已被起诉”的通知。不仅如此,爱思唯尔发函给 Paypal,埃尔巴克彦的账号被关停。但这却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爱思唯尔坚持不懈的起诉、投诉,sci-hub.org等的域名都被封锁,但支持Sci-Hub网站的服务器位于俄罗斯,远在美国司法系统的管辖之外,Sci-Hub使用别的域名重新开张,几乎一秒也没耽误。
在俄罗斯庇护之下,使得埃尔巴克彦暂时安全,但她也直言,毕竟成了爱思唯尔最大的敌人,她也很担心无法回到家乡以及前往美国,可能会面临被管制,尽管如此,她确确实实是个孤独却坚强的女战士。
因为出版商的控制,查阅论文,贵到让你破产
查阅几篇学术论文而已,能有多贵?
许多学生、甚至是大学,都会因为支付查阅费用,而穷到哭、穷到变形。
拉希米所在的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是伊朗顶级的研究院校之一,但由于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和国内的经济困境,使得该校师生难以获取期刊。
要想阅读一篇2011年发表于《应用数学和计算》期刊的文章,拉希米就必须向出版商爱思唯尔支付28美元的费用。
他看了看自己收集的摘要列表,算了本帐,光是一周需要购买的期刊就要1000美元,而且在未来的学习中,阅读文献数量只会增不会减。
一周花费成百上千的论文研究,如果不是家底殷实,那真的很难让学生潜心完成研究。
不仅是学生低头,大学低头的也不在少数。
连哈佛大学都也曾因此抱怨,为了提供文献,每年要投入50至200万美元不等。
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或者一些小型研究机构,常常无法负担高额的数据库费用,想要深入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往往面对这堵付费墙发愁。一个研究常常需要参考几十、上百篇文献,而来自着名期刊的论文,往往是最重要的。
埃尔巴克彦所秉持的“学术领域共产主义”,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过这样想法的人,有人不仅这么想,还发动了着名开放出版运动(Open Access),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成果就是开放出版的期刊 PLOS(科学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以及鼓励研究者们以个人身份上传的 Arxiv(电子预印本文库)。
在PLOS这里,有两种开放,一方面是指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它打破了价格障碍;另一方面是指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它打破了使用权限障碍。
必须给出版商交昂贵的费用吗?没必要!
话说回来,“付费墙”一直是学术界里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
有“付费墙”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某乎上有个有趣的答案。
玩笑归玩笑,但却是暴露了一个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到底是应该被完全开放,还是仍被出版商所控制。
在这里,我还是要站一下开放。当昂贵的费用成为了科研人员的阻碍,这难道不与为了世界科技发展相违背吗?如今,人们已经因为远远高出其价值的入门费,而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科学研究,这难道不是阻碍科学进步的表现么?
实际上,付费墙确实干扰了很多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就是说,大量的文献需求在世界各地都有显现。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的全球下载统计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Sci-Hub里,2800万篇文献中,超过260万次的下载请求来自伊朗,340万次来自印度,440万次来自中国。
但是,如果你要认为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有这些需求,那就错了,即使是在美国的高等学府,仍有很多埃尔巴克彦的粉丝。事实上,在对Sci-Hub最密集的使用中,其中一些就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学校园里,从下面这张分布图中也可以看出。
所以,Sci-Hub的用户量大概有多少,说几百万可能都是非常保守了。
总之,在这条为了学术自由和出版商死磕到底的路上,女战士埃尔巴克彦用自己微薄众筹来的钱以及终日躲藏于俄罗斯某大学,依旧支持着出版开放自由事业,令我们很敬佩的同时,也希望她胜利的一天快点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最热资讯
- 2024年非全日制双证工程博士招生
2024年上半年工程博士招生院校汇总,以下是部分院校,招生方...... -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请考核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研...... -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简章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199...... - ·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
- ·202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2025年武汉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
- ·兰州财经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2025年复旦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 ·中国人民大学和加拿大女王大学合办金融硕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新加坡社科大学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