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专博、科博、工作,个人的一点体会
硕士毕业已经好几年了,工作至今,刚刚聘主治,准备最近两年好好考博,所以打算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一是为了和各位分享,二是等自己将来有机会副高、正高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一看现在,希望不要Too young,sometimes too naive就好
首先,做个说明:
一、由于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同事家庭绝大多数是普通工薪阶层,所以,如果有各种背景,或者动辄可在北、上、广、深全款买房的同学,本文无浏览的必要。
二、无目标感,不愿意脚踏实地,怨天尤人的,其实也没必要继续看下去。
三、再次说明,此文介绍的是大家一般的选择,比较大众化,没有什么热血澎湃的地方。有空我会介绍几个拼搏劲十足的同学,他们的故事很赞。
....................................................................................................................................................................................................................................................
第一部分 要不要考博?
-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一概回答,我个人是倾向于考博的。
1.现在就业形势摆在那里,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硕士已经是基本要求,博士也快成基本要求了。可以说,要想进入自己相对满意的医院,博士学位似乎不可少。
本人交大外科小硕,毕业以后就直接参加工作,和我一样选择的不在少数。回当地工作的同学(这其中有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进入的基本是地市级三甲医院,留在上海规培结束的同学,最终去的是二级医院(比如区中心医院、大型医院的分院等),三甲的极少(目前我知道的就2个)。
而回当地工作的,进入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的同学也很少,大多数进的是教学医院。原因很简单,回家找工作,没有关系,那自己就是"外来户",硕士名额基本被本校的研究生占了。就算医院对外招聘还算公正,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差不多让自己的机会趋向于零。那么,要想进入医学院的附院,博士就是另外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把握的。
进入了单位,必然牵涉到晋升、进修等等,博士那就是一种优势。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身边的同事大家都是硕士,年龄相对都差不多,医院的各种"优待"又有名额限制,那就只能设定条件。博士理所当然的就会走的早、走的远一些,当然,此是后话。
2.那么,选择什么时候读博呢?
我现在是很想读博的,考了几年也没有认真准备,基本属于打酱油了,备考状态完全不能和考研的时候相比。
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要上班,年轻医生周末必须查房,通常科室排班是5-6天一轮,算一算,每个礼拜能够剩下的时间有多少?也就晚上有那么点空闲时间,加上偶尔的一天周末,仅此而已。这些还总会遇到各种状况:本来准备晚上看看书,结果手术太多还有一大堆病历还没有写完、晚上科里一个电话告诉你来了急诊手术、同事跟你说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如果再算上谈恋爱的时间,加上工作2-3年结婚生孩子了,自己还能剩下多少时间看书?
所以,当初我的很多博士前辈们告诉我:读博要趁早,最好一口气读下来,现在想想,别有一番滋味。我自己硕士毕业的时候没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去读博,心想着找个差不多的医院上班,安定下来应该也还不错。其实那个时候毕竟有更多时间,身边也有许多熟悉的导师,而现在,想完完整整的看一天书也是奢求。以前的同学最近2年也都陆陆续续博士毕业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准备考博的。
3.但是,毕竟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工作,也有考博没有成功的。
谈到工作,那就要从本科→ 硕士→ 博士这个过程说起。以下几位同学的起点都是普通医学院。
同学A,男,本科,沪上某二级医院实习,凭自己努力,实习结束后留院工作,工作期间完成住院医师培训,3年后读在职硕士研究生,结婚、买房、生子,目前准备读在职博士。
同学B,男,本科毕业后考取另一所非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2篇,积极争取,硕士毕业回当初本科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无正式规培。
同学C,男,本科毕业后考取沪上重点院校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参加留院规培3年,目前2级医院工作(分院),正在参加专科医师培训。
同学D,男,本科→ 重点院校硕士→ 重点院校博士,勤勤恳恳一路考过来,博士毕业回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同学E,男,本科→ 重点院校硕士→ 回当地市级教学医院工作。
从这些同学的经历可以看出,如果自己早早的就有和目前状态相比较为满意的工作,可以先进医院再说,或许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比如同学A。
正如我前面所说,选择当地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工作,基本可以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如果有机会,请抓住,必须打起12分的精神,要知道,这些医院只要应届生,过期不候。
还有一种可能有点“闹心”:就是硕士毕业之后,凑凑合合进了地市级三甲医院,甚至连教学医院也算不上,不忙也不闲,收入中等。这种就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比自己工作好、收入高,但跟那些地市级医院也难进的学生相比,似乎自己也不那么寒碜。这种情况,外人看了都会比较纠结,怎么办?我的感觉是,如果在当地熟门熟路(就是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关系),医院整体环境不是太差,自己心理上不是太排斥,其实不算差。毕竟父母、亲戚朋友都在身边,这一级医院,自己工作又不至于忙的不着家,是可以接受的。(这些,在外面医院工作的会深有体会)
相反,如果医院整体环境较差,甚至出现剧烈下滑,科室风气太差,各位还是小心参考,要不跳槽,要不就趁早读博。否则,会把自己呆废了。
第二部分 专博OR科博?
这个问题博版争论的很多啊,基本可以分为:专博的认为自己注重临床训练,属于实实在在的临床医生,科博就是天天做做实验,搞很多临床用不到的东西,文章迟早也是要取消作为晋升的条件;而科博的认为,自己培养了科研思维、熟识了实验方法、完成了科研论文,这个机会一辈子很难有第二次,临床的那些东西,迟早要学的,毕竟要干大半辈子的临床,所以科博更有利。
当博版上看到这类问题,我很想知道,有工作的博士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或者,跟工作的博士同学交流之后再解答一下呢?
在说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考虑:
1.专博OR科博,是自己能够选择的吗?
2.如果给自己选择,机会属于自己吗?
针对第一点,在上海,无论交大还是复旦,给我们的机会就是科研型,没有选择,所以争论这个话题就没有实际意义。要想考这两个学校,总不至于等到他们放开专博名额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招科博导致这些学校没有人读。
关于第二点,我有同学考的协和的专博,外面院校考进去的,他抓住了机会,他自己说是走了大运。北京的专博名额外面人实在没有什么机会,换句话说,画饼让你看而已。其他学校是不是专博名额很多,我不清楚,但如果有机会,自己又非常想读,那就抓住了。读不了,再好也与自己没关系。
还有一点,就业的区域化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北京院校的毕业生到上海就业,不如上海院校毕业的有优势;上海这边毕业的学生去北京,也比不过北京当地的;浙江地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那就比外面的有优势;南京的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毕业的肯定会比协和、北医、复旦、交大的有优势;山东、河南、安徽即使当地的市级医院,本地医学院的研究生分分钟秒杀外来户,不管你是协和、北医还是哪个学校。
科硕、科博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肯定是会铺开来的,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太一样,而且,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也是反复变化,从硕士的四证合一到现在的专科医师培训与专博相结合,一个不小心那就是好几年时间没有了。部分地区,科硕、科博是必须规培3年的,上海地区,大部分是科硕、科博,规培,硕士2-3年,博士1-2年。
所以,考虑好自己将来在哪里工作可能会比较实际。如果当地专博的优势明显,那就老老实实找个有机会读专博的学校。如果想在上海,那就麻溜的去读复旦、交大、同济、二军大,老实的参加规培,争取有机会留下来。
争论专博OR科博孰优孰劣,本质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首先,很多牛叉的医院,无论你是什么博士,也许都没机会进去。自己能够进去的医院,到头来会发现,大家其实没什么分别。再者,工作的事情太复杂,那张文凭就像是师傅,为的是把你领进门,最后干的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身边的同事,硕士干活不如本科生利索,博士没有硕士清爽,这样的例子不少,博士之间那也是千差万别,只要3-5年的时间,差距就会逐渐显现,而大家刚进医院的时候其实是同一起跑线上的。
....................................................................................................................................................................................................................................................
第三部分 也谈工作
之所以要继续说说工作的事情,是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这句话听起来比较俗啊,不同意的可以略过。
我本科毕业是没有找工作的,连简历都没有做过一份,招聘会没去过,只顾着考研去了。所以,找工作的经历也就是硕士毕业的时候。
对于上海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一种选择是留在上海参加规培,等到结束以后看看能不能找家好一点的区中心医院,或者规培医院的分院,就是这样,无论硕士还是博士,优秀一点的博士也可以尝试三级医院。我身边的同学走的路就是这样的,目前都还不错。
另外一种,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去找当地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个当地是相对的,意思是自己家的周边地区,比如1个小时车程这样的。为什么呢?我认为好处是很多的。首先,这一级医院通常不缺病人,这个很关键,没有大量的病人,谈不上什么发展。第二,这样的医院在当地比较有声望,自己心理上会有满足感。第三,离家近,父母、亲戚朋友都可以照看到,刚工作就会有大量的朋友过来找你,会发现自己能够解决很多身边的问题,国内嘛,不少事情那就是礼尚往来。要是在外面工作,家里的很多关系其实会疏远的。
....................................................................................................................................................................................................................................................
(求职这个过程我要感谢帮助我的老师、同学们,让我少花了很多精力)
找工作其实有很多技巧。不少同学,读书读着读着就把很多实际的东西给忘了。比如,本科时候的同学,由于自己考了另外一所学校,可能离的比较远,联系的就很少,甚至连电话号码都没有。这个其实很不好,大多数同学本身也没有什么背景,但大家可以共享很多信息,比如求职这一块,这个很重要。如果自己硕士、博士毕业后想回当初本科学校的附属医院,那么当初那些留校继续读书的本科同学就可以提供很多信息,甚至可以给你介绍科主任认识一下,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差,加上有点拿的出手的文章,起码比自己往人事科投简历胜算要大很多。
第二个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这个有些同学不注意,师兄师姐们毕业了,各奔东西,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联系的就少。其实,谁又知道自己将来找工作会不会就是师兄师姐们工作的医院?都是同一个导师带出来的学生,本来感情就会深一点,帮自己打听打听消息,对自己也是不小的帮助。
所以,找工作不能老想着叫导师帮忙,导师每年都有学生毕业,大家都去找他,谁也帮不过来。也不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开始准备,火急火燎的乱投简历,最后抓瞎的胡乱签个医院。
谈到找工作,外面的人经常说“先就业,再择业”,我认为这非常不适合于医学生,特别是博士同学。我们自己往往会产生误区:感觉工作不好找,那就先找个地方锻炼一下,等有机会再跳槽,硕士也许还想着先干着呗,大不了伺机考博,其实这个并不是好办法。
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是因为满意的工作现在确实难找,不得已而为之,二就是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准备不充分,抓瞎了。对于新鲜出炉的硕士、博士来说,第一份工作,其性质不亚于古时候女人出嫁,等到自己不是处女了,无论自己多么漂亮,也许都会悲剧。看看现在各大医院的招聘,要求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错过时机,连规培的机会都不给你。如果自己找的医院太坑,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还得搭上几年时间,何况,工作越来越忙,说不定自己连出来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在毕业找第一家医院的时候,我认为是无论花多大精力都是值得的。这个时候思想要转变,不能把自己当成学校里的学生,职场本身就很残酷,总喜欢拖拖拉拉、怨天尤人的同学,最终会吃大亏的。
....................................................................................................................................................................................................................................................
能够毕业留在硕士、博士学校的附属医院,这是不错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这些医院,有足够的名气,足够的病源,很好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不会太差。对于个人而言,说是最佳选择也不为过。
但是,外地的同学,如果没有机会留在读书的地方,没法留在导师的身边,那就趁早考虑去离家近的医院。
我们有现实的情况要考虑:
医生上班空闲的时间不多,逢年过节大家都想回家看看父母、亲朋好友吧?
老家有人结婚、生子什么的,自己也想回去看看吧?
家里有人生病住院,自己是不是想去照应一下?
在外地上班,这些问题处理起来就很困难:科室值班都是排班制,轮到谁就是谁,你不可能脱岗不去;就算换班、找别人顶班,那也只是人情往来,不能自己一有事就开始找人。刚刚工作的年轻医生,临时喊过去干活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外科医生,急诊手术经常有,节假日期间也不例外。要是有几次喊你回科里干活,恰好自己回家来不及赶回来,上级医师也会不高兴,时间一久,谁还愿意指导你?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就会减少。而且,作为床位医师,不管什么时候床上都会有病人,你不可能好几天不去查房。即使碰巧节假日自己有3-5天的假期,自己的病人有同事代你查房,那回家基本也是一场大迁徙的感觉,在急急忙忙中度过。
相反,如果医院离家近,即使大年三十白天值班,下班也来得及赶回去和家人团圆,第二天继续上班都不会有影响。否则,回家探亲一趟,你得感谢科里很多同事在帮你忙,个中滋味不太好受。如果医院不错,那自己还可以有点安慰,如果又是一般般的医院,那就真的悲催了。
第四部分 说说感情与婚姻
说这个话题,可能有些年长的前辈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简单说说。
按照大家硕士毕业25-26岁的年纪,博士毕业28-29岁,毕业后通常需要1-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那就到结婚的年纪了。我想大多数同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有男女朋友了,毕业之后部分也会走到一起,这个暂且不说。而对于那些进医院才开始找对象的同学来说,怎么办?
首先,对方的职业很关键。
最佳选择当然是政府、银行等单位的人员,自己的另一半在这样一个垄断性质的单位工作,好处很多。对医生来说,也会有不少人介绍这样的对象给你。
再者就是大学老师,大家学历差不多,相对容易沟通,而且老师有假期,晚上上课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再往后可能就是“创业者”或者“企业家”,通常这些人都是父辈打拼下来的天下,自己有先天机会。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要看自己能不能接受,毕竟,生意场上的事情,跟单位上班还是不太一样。
最后,对于男同志,我要说下最差的,那就是找同行,那其中最最差的,就是找护士。要是找一个相对清闲的科室医生,比如内分泌科、皮肤科、生殖中心、B超室,那还算可以接受。要是自己工作了,再选择找护士,那纯粹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我之所以要说这个,纯粹是工作的原因,不是说护士本身有问题。我们有很多年轻医生,进医院容易“犯错”:科室里面年轻护士多,不少22、23岁的,漂亮,能说会道,放得开,加上医生自己单身,又是硕士、博士刚毕业,平时饭局、聚会上起个哄,大家一撮合,然后就开始风风火火的谈起来,最后发现悲剧了。护士工作很辛苦,上班极不规律,什么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值班,而医生也是倒班,这样两个人基本凑不到一块去啊,连夫妻生活都不能保证。平时不是你上班就是她上班,生完孩子都没人带,就算平时双方父母带,那孩子生病总得去看吧?医生抽不开身,你安排了手术不可能不开了,护士同样走不开,一个萝卜一个坑,换班又麻烦,没人愿意帮你顶班。现在医疗环境又这么差,一个人在医院面临闹心的事情也就算了,夫妻双方两个人都是这样,那回家可就是大眼瞪小眼,大家心情都不好。
所以,各位刚参加工作的同学,这一点上要注意,不要到后来再去感叹“英雄难过美人关”,那时候自己可不是什么英雄,而是狗熊了。
....................................................................................................................................................................................................................................................
第二,至少要有一方是当地人。现在学习、工作的流动性大,相互之间经常是不同地方的人,最后相聚在另一个城市。这种双方都是外地的,挺麻烦:
结婚以后,两个人要商量过年的时候到哪一方家,毕竟时间很短,也只能去某一方家,经常会遇到谈不拢的情况;
孩子生完以后谁带?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出门买菜都没有时间,要是有什么突发状况更是没辙;
工作以后,有时候需要找人办事,这在中小城市会显得非常明显,如果两个人都是外地的,连个熟人都找不到;
在医院工作,时间久了,或多或少会遇到纠纷,如果是人身攻击之类,要是当地的,自己心里会有底,有时还可以通过私人关系解决,各路亲朋好友,不怕找不到为自己出头的,外地的,医院有时候都未必会管你,想一想是不是很憋屈?
....................................................................................................................................................................................................................................................
第五部分 关于专业的那点事
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大家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这个对自己就业有什么影响呢?
比如,骨肿瘤、脊柱外科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会不会去干手足外科、创伤骨科?
胃肠外科、甲乳外科的研究生,会不会去肝胆外科?
因为,现在医院的招聘都有具体的要求,分科也比较细,甚至对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说明,这样很多同学就觉得自己学的是某个专业,以后只能去某个科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我举几个例子说明:
同学小A ,男,博士,胃肠外科,毕业后去了某省级医院妇产科;
同学小B ,男,博士,胃肠外科,去了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同学小C ,男,博士,ICU,毕业回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同学小D ,女,硕士,神经外科,毕业去了当地三甲医院肿瘤内科;
同学小E ,女,硕士,胃肠肿瘤,去了沪上二级医院妇产科;
同学小F ,男,硕士,普外微创外科,回当地三甲医院骨科。
可以看出来,工作的科室和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不相同,有些连科室都换了。其原因一般有二种:一是医院招聘本专业的名额有限,又想招这些同学,所以用其他专业的补缺;二是有些同学不想去本专业的科室,自己选择去投其他科室。
所以,在投简历的时候就得留心了,仔细看好各个医院的招聘要求,往符合条件的方面去做简历,不要一个模板做到底,死死抓着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专科,也不去看看限定条件,有的时候,适当改变下风格,就会有面试的机会,否则,人事科极有可能筛选的时候就把你PASS了。
....................................................................................................................................................................................................................................................
譬如:
如果医院招聘上要的是关节外科,自己学的是骨肿瘤,为什么不直接在简历上写“骨科”呢?
招聘要的是肝胆外科,自己专业是微创外科,为什么不在简历上写“普外科”或者“微创外科、肝胆胰外科”呢?
不能把自己的方向看的太重,对于自己以后要做30-40年的临床医生来说,3-6年的硕士、博士生涯是短暂的,进医院之后,那就是从头开始。以往博士、硕士没有这么流行的时候,很多附属医院就是本科生在干活,时间久了才开始分的亚专科。附属医院如此,更不要说地市级医院了,他们完全不需要靠硕士、博士的亚专科去撑起一片天,说白了,进去之后就是干活的,就看谁干的好、干的差,理论上说,本科书的知识就足以应对日常的工作,如果自己勤奋一点,什么科室都不是问题。
不过,这些东西,各位自己把握。
....................................................................................................................................................................................................................................................
第六部分 闲聊学校里的那些事
这个比较有意思。
我们很多人是从一般的医学院校一路考上来的,最终走进了北医、协和、复旦、交大、华西、中山、浙大、湘雅这些看起来牛逼哄哄的学校,要是叫我从高中就考这些学校,估计考个3-4年也未必能上,但是考研也许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不过话说回来,当初要能够考这么高的分数,也没必要学医了。
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从一个普通院校最终走进985、211院校是不是很兴奋?家里亲戚朋友开始捧捧你,同学赞许你几句,一瞬间有些同学感觉自己牛大发了,殊不知,一切的困难其实刚刚开始。
研究生3年,硕士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学校上课,博士半年的时间上课,有些同学就在兴奋与茫然中度过了,逛逛街、聚个会、出去旅旅游、谈谈恋爱。。。。往后一年多的时间开始临床与科研学习,晚上看看电影、上上网,转眼间就到最后一年了,然后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找工作、考博,时间似乎瞬间没有了,最后最最现实的问题突然来了:
突然发现,身边有些同学不声不响当中发了3-4篇SCI,3-5分的不在话下,10+分的也有;
国自然、青年基金也获批,70-80万的研究基金;
临床工作似乎也开展的井井有条;
而看看自己:硕士只是凑齐两篇核心期刊,博士勉强完成3分的毕业文章,医院的招聘笔试竟然没有通过!!瞬间自己就懵了。回过头来再想自己这些年学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晚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毕业的时候唯一得到的就是那一纸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简历上没什么东西可以写。这就太浪费硕士、博士这些年的宝贵时光。
所以,可见对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是多么重要,最后成功的就是那些有目标并且踏踏实实工作的同学。尽早进入科研、临床的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好比足球比赛,虽说有90分钟的时间,但如果哪一方昏昏沉沉、慢慢悠悠,迟迟不能融入比赛状态,即使是强队,也会被对方绝杀,何况大多数同学还算不上什么强人!
学校的科研和临床生活即使再辛苦,再忙,那和以后工作相比,都不值一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来自:wxcfgl
最热资讯
- 2024年非全日制双证工程博士招生
2024年上半年工程博士招生院校汇总,以下是部分院校,招生方...... -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请考核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研...... -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简章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199...... - ·西南财经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合办金融
- ·福州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巴里理工大
- ·博士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 ·澎湃观察:博士扩招是高等教育之需,也是国
- ·中国矿业大学在职博士后进站流程
- ·2024年在职博士学费及招生院校汇总(一
- ·教育博士预科班招生简章
- ·在职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联系和区别,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