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博辅导 > 在职考博经验 > 正文

考博的学员必读 不看后悔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7-11-13
  考博完全不同于考硕,这里面牵涉的人为因素太多了。我也经常在博士招生信息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发帖求助关于考博的事项。其中,有很多事重复的话题,也是很简单的话题。但也是由于没有考博经验而无法体会的问题。在我考博士期间,承蒙各位网友的指教和交流,这使得我受益匪浅。本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态度,花点时间写点心得。其中,这些经验也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笔者经历过失败和教训之后的一点心得。如果能给今后的师弟师妹们有点帮助,我将倍感荣幸!闲话少叙,我将以话题的形式分标题在今后的时间内陆续发帖展开,谢谢!
  
  1)什么样的人应该选择读博?
  
  常常从帖子里看到不少网友在为读不读博士而犹豫不决。在这个老大不小的年龄里,看到很多的朋友,同学都事业小成,结婚生子。自己还在上学读书,工作还没有着落,心里不免对以往的苦苦追求的读书生活有所怀疑。这些怀疑是正常的。个人认为,如果你现在或者将来立志从事科研或高校的工作来说,读博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如果你心里已经为自己的将来事业有了蓝图,并且这些蓝图不需要博士这个必须的学历的话,显然应该坚定自己的想法,自己踏实完成心中的蓝图。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一纸文凭而浪费青春。二是最起码可以省下这个名额给更需要博士这个学位的学生。或许他因为热爱科研而因未能有更高的学历而被迫选择其他的职业。而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确实是索然无味的。
  
  总之,读博不要被一纸文凭所带来的虚荣和诱惑所吸引,也不要变成对现实社会找工作压力的一种逃避!如果是这样的话,学习期间会缺乏兴趣和动力。在老大不小的年龄阶段,精神上罔惘然。读博的真正目的是要获取文凭背后的更多的知识(当然文凭也重要),以此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人生上的历练,使得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学有所用,这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2)导师的联系
  
  正向前文所述,博士招生完全不同于硕士招生。博士招生,只要导师想要你,你考的很低也没有多大问题(这个概率很低,因为楼主注意到许多包括985类的院校里面有很多破格招生,这些破格生有时候英语往往才30多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凭什么导师想要你的?答案是:你的工作要对他有用。因此,在报考之前,一定要联系一下导师,征询他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需要注意到几点:
  
  a)写信的时候多多介绍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已经你对报考导师科研兴趣点在哪里。坐到既不张扬,也不过度谦虚谨慎!
  
  b)导师回信分析: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一句话能说出不同的意思。往往存在这样的导师(很多),明明自己内定直博的都一大堆了。你写信的时候,他还说些欢迎报考之类的话,结果你考上了因为名额的限制他也不要你。这明显是一种误人子弟的行为。我对这样的老师心存鄙夷!
  
  在这里,导师如果回信说“感谢你对我们科研兴趣,欢迎报考!”这样的话套话。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他有中意的人选了。只有在别人考不上你才是他的选择。
  
  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导师直接告诉你或者委婉的告诉你,他不想招你。名额很多,或者对你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之类的。我认为你一定应该回信感谢他,因为他向你说了实话,最起码不会耽误你。
  
  如果导师给你回信的时候很诚恳,并且明确提到他对你的专业感兴趣的话,甚至迫不及待地介绍了他自己的想法。恭喜你。去考吧!过线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3)学校的选择
  
  中国具有招生博士资格的现在大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985高校;二类为中科院系统;三类为211类非985学校;最后一类为一般高校。个人认为,对于我们这些始终蹲在普通高校里成长到硕士毕业,始终不知道重点为何物的学生来说,在即将封顶的时候能上个985学校甚至是211学校的博士简直就是一种久违的理想了。因而,985类和中科院类的院校是始终是大家憧憬的目标。能从这些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后这些都是一笔可贵的社会资本。
  
  在这里,我个人也认为985学校和中科院系统是学弟学妹们最好的选择。在博士招生信息网,我经常看到很多的朋友在还是报考中科院系统还是报考985学校很犹豫,甚至在高校和院所同时录取的话,还一直在犹豫。一般情况下,报考中科院系统的学生一是看中了他们的补助(东部所总共1800左右/月),二是憧憬中科院里的学术氛围。在我看来,这两点都是缺乏认识的一种表现,就补助来说,很多高校的博士补助每月都在1000元以上(博士培养非在职一般免费);再者,对于高校来说,中科院的所所在地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校服务设施,一般物价较高。这样算的话,其实每月拉扯起来,就消费来说中科院所在的所也不见的具有多少“金钱优势”.就针对学术氛围来说,确实中科院系统的学术氛围在全国中算是偏上,甚至上上。但是,要知道,凡是没有绝对的,中科院院所也是有一个个像你像我一样的平常人组成的。我们社会上存在的勾心斗角,相互碾压、甚至是诽谤在这些激烈的竞争部门也有之过而不及。因而,我在这里并非不建议大家报科研院所,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如果你抱着绝对憧憬的态度去报考一所院所,最终你可能进去了之后你也会对里面社会式的芸芸众生而感到失望和失落。
  
  对于高校来说,说实在的,全国985类的学校真的很难评出哪所学校是绝对的第一。因为量化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举例来说,哈尔滨工大在全国综合实力排名10位左右,但是它的许多理工科北大清华也难以撼动。因而,我认为,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无所谓学术环境的好坏(其实差不多),关键是找一个适合的专业和一个负责人的导师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真想追求一个能够严谨治学,不流于俗套的学校,我真的要失望的告诉你,在中国大陆目前的情况下,那些自诩为治学严谨的大师级的学校和人物,几乎都是在吃老本地疯狂吹嘘。也就是说,自诩为建世界有名高校还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如果你自认自己确实是一个很牛B的人,我认为你现在就默默地保持一颗牛B的心态,踏实地就想办法把报考的学校当做阶梯,想办法将来走出国门继续深造吧!
  
  4)关于导师的人品的疑问?
  
  a)导师的人品问题: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同样,生活着同一个世界中,导师也像我们芸芸众生的人一样,有奸诈虚伪的伪君子、有满盈的色狼、有厚黑学学的很老道的伪小人、当然也有忠实厚道的老好人、有学术精湛的大师、也有平易近人和循循善诱的优秀教书人……,不过,我以为可能绝大多数的导师还是和你我一样的平常人。因此,在考试以前,用平常人的眼光去理解和解读那些光环下的导师,或许能使你拨开迷雾和蒙罩在他们都上的光环。使得你客观地去选择一名适合自己的导师。在这里,如果你以为导师的人品和学术水平成正比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有少数老师,只要你和他之间存在利益上的纠葛,以排挤甚至诽谤同事、甚至排斥要挟自己学生的伎俩来赢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其他涉及题外的例子我们不必多举,就拿我以前认识一个一个同学来说吧,他的导师表面笑面虎,背地里匿名信、勾心斗角什么花样都使得出来。而且这些花招还在自己的研究生手底下使用。结果搞得自己的5个学生有四个被导师的小人行径逼退学(其中一个在刚上研究生,总算最后混到毕业)。当时,这个导师为了逼自己的学生退学,还居然自己打印了一份学生自愿退学报告,让学生自己签字,大致意思就是学生的自身原因自愿退学,与他无关意见之类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学生(联合培养被退学的学生。在另外一个学校获得的学位)在此之后报考其他所博士,这名导师(居然还是个“百人”)知道了报考单位之后为了解恨(我现在想不通他害了别人自己还有什么“恨”),居然还写匿名信的方式说这个学生的学术人品有问题。结果这个学生分数过线而招生导师因为不清楚是非,居然不敢录取而导致这名学生未被录取!说实在的,如果你碰到这样的导师,就真的完蛋了!不管是人品还是学品,都会一无所获!
  
  当然,这样的极端的例子,可能一百人中没有一个。但是,有些问题却常见,如论文的署名顺序问题、导师扣发生活费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大,很可能沟通一下就行了。但是,在入学报名前能够排除当然更好,怎样发现这一问题呢?
  
  首先,存在一些这样的导师,明明自己学生辛苦做出来的文章(构思、写作、投稿,老师的工作很少或者仅仅是辅助性的)。可导师一般情况下,总是习惯于自己署名第一。结果导师的文章一大把,学生辛苦三年仅仅一篇应付毕业。这样的导师有点坐的过激了,毕竟有点自己的地位是凌驾于别人痛苦之上的感觉,说白了有点不道德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今后这样情况的发生,可以打开这名报考导师在做导师期间发的所有的文章,如果他的学生总是习惯性地在后面挂着的话,这说明这名导师有点限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的导师最好不要报。当然,如果对这样的判断比较怀疑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去与他毕业的学生交流,直接问一下也没有关系,毕竟毕业之后也没有什么利益牵绊,他也没有必要一味地维护导师
  
  b) 导师人品VS.学品
  
  我经常看到很多网友谈论导师人品和学品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其实人品更重要!在圈内,一般的导师按照学术头衔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院士;二是长江学者、归国优秀人员;三是没有什么大头衔的普通导师。在这三类中,院士一般情况下是早期学术比较屌、学者人脉关系比较拽的那些人(当然也有少数书中忠实于做学问,但一般都老的跑不动的那些人)。这样的导师,一般人品都没有太极端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很好的人脉口碑游走于社会各色人等之间,也很难能混到这一步。他们的课题多而且大,资金充裕。但一般他很少管理你--哪怕你是博士了,进去了之后你是跟着小老板混。因此,具体你学术专业水平能发展的什么样的水平,很难说!因而,如果你今后毕业,准备游走于学术圈之间,而确实能够在学术上哪怕有一点成就的话,在这样的老板手底下混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你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今后闷头做学问,课题够用就行的话,这样的导师可报可不报!
  
  对于长江学者、和优秀归国博导。他们是一帮很用功、也很踏实处于上升期的人群人。人往往在牛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在一般平庸的时候(或者上升期的时候)很容易记起认可自己的那些人(哪怕这些人的地位当时比自己低)。这就是我为什么推荐大家报考这样的导师的原因。在这样的导师下工作,努力点一般学术水平都不会差,而且他也会很用心地培养你。因为,一般你出去之后,你就是他为数不多的商标品牌了。况且,上升期的他,说明定你毕业之后,哪天那些老家伙一归西,你的导师在学术圈一般都会很牛!这样的话,也能更好地照顾你的发展。
  
  第三类是那些一般的导师,我对他们更尊敬。因为我的硕导就是这样的导师,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的帮助很大。相信大家比我更理解这样一群人,由于这样的人群差异性很大,暂且不分析了。
  
  假如对于上述的人等,人品和学品之间必须选择的话,我认为人品比学品更重要。如果让我必须做出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层次稍低点的导师进行报考。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人品好的厚道的导师,如果为你着想的话,对你都终生受益!人品的卑劣的人帮助你,无非为了获取更丰厚的回报,如果你不给他回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噩梦!因此,上述的三类导师,如果那些有光环的导师的人品出问题,我宁愿选择一名普通的博导!
  
  5)黑与不黑
  
  博士考试结束后,看到有些同学抱怨自己被黑了。其实,说实在的。在社会上混,没有黑,也没有不黑。别人为什么能“黑”你呢?那是因为自己太轻信那些所谓的专家长辈级的导师了。他们随便回复自己一句就被考生当做神明一样铭记在心!当最后导师的变卦的时候,而学生以为自己就被黑了!我们怎样处理类似的事情呢?
  
  首先,就像前文所说,考博不同于考硕。这里面人为的因素很大。可以说你进入复试后,导师就决定了你的生死。你可以是第一名,当然复试后也可以变成最后一名,更甚者哪怕复试你是第一名导师也有不要你的权利。这样的事情,在我考博士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的遇到过,里面的滋味真的不好受!但转念想想,如果自己不是因为太轻信那些所谓的大导们,自己也不会那么失望甚至绝望,也不会被这种状况逼的无路可退!在社会上混,如果因为别人给自己的一句承诺,而最终让别人兑现什么的话,那除非这个承诺的人是你二大爷,不然因为没有丝毫关系而且都不靠太多谱的事情,你就轻信了别人,自己岂不是太幼稚了!或许导师压根都不记得当初你联系他时,向你曾经说过的话。
  
  对于这种问题,在报考的时候都应该尽量避免。其实,同时报考2-3所学校是最好的选择。奇怪的是,我到现在还能看到很多网友在为了报考哪所学校而始终犹豫不决,要知道还没有到被录取的地步呢就这么犹豫不决啊,说白了能不能进去还不一定呢。如果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先都报上再说,到最终考试的时候再选择考不考也不迟啊?要知道,人不要因为人情因素抹不开,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报考时导师在EMAIL里对你礼节式的称赞而感激涕零、不考他的好像对不起他八辈祖宗一样。要知道,博士能决定着你的后半生,但影响不了导师什么。复习的时候,随着你学习的深入,你会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有个更深入的评价。最终选择2-3所学校考考就行了。这样的话,如果过线的话,即使有一所导师变卦不要你,最起码还有的选择。
  
  6) 关于考试复习
  
  我希望上面所说的不要给大家一种误导,好似只要导师想要就没用问题了一样。但是,请别忘记一个前提!对我们绝大多数既不是知名人物也不是什么政界领导人物的普通考生来说,初试的关口时必须要过的。尤其在一些好的高校,博士招生还是蛮严格的(自己感觉其实中科院的某些所的主观性更大)。连初试都过不了,自己到时就很被动!因此,如何度过初试这一关很重要!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学历的增加学生的考试能力是逐步在下降。这可能与精力的分散,心态的摆放有关!也经常看到很多网友在骂当今的考试制度,我不否认卷面考试这种手段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欠缺很多,这也可能是很多学生面对考试而愤世嫉俗的原因。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你又能设计一条更为合理的标准去衡量选拔想用的人(才)吗?如果不能的话,那还是忍忍咬紧牙关把初试这关给过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甚至很多同学已经到了40岁了。儿女、父母、老婆、工作这些一堆的事情使得自己很难安心读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更建议你做下来,每天抽点时间、少点应酬做下来及早复习。一般来说,如果真能深入学习,一般2-3个月就有不错的提升,但是如果仅仅是疲于应付捞个心态平衡,可能最多是原地踏步不前。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复习的前期,基本上处在了解报考信息、购买书籍、还没有进入复习状态这些阶段。这些阶段说白了是调整期。具体来说,对书中的知识、考点、理解力都没用进入状态之中。一般这个时间是快则几周,慢者很难说了。因此,我个人建议还是尽量提前半年以上准备一下考试,认真复习比较妥帖!
  
  同时,也看到很多的网友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担忧。这点我还是有点经验可以介绍的!我高考的时候英语150分考了71(高中从来英语没及格),大学研究生也没用过4,6级,但是自从在大学之后,我一直认真地学习钻研英语。经过努力,考硕考博英语考得还都不错。而且现在不仅能独立英文撰写论文,而且已经评审了几篇外文期刊的论文。因此,我在这里绝没用任何炫耀的意味,只想在这里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要因为这些外在的荣誉得失而影响了你对科研和学习的兴趣,给自己增添无形的负担!人活在世界上,要避虚而求实!要知道,中国这个社会,个体常常被无形的荣誉所绑架,到最后完全丧失自己的兴趣!工作疲于应付!
  
  就个人来说,我认为就博士考试来说,我个人认为英语的复习单词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对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忽略。简单来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把所有单词都记住;但是只要记住你考试范围内的单词即可(这点免费考博论 坛上整理的很多,一般6级词汇多看看,其他的在你的学习阅读中碰到词汇,再逐渐增加记忆,从而提高词汇量)。而考试中,很多阅读理解其实考的是对原文中出现的句型的理解。如果句型理解没用培养起来的话,英语水平很难有较大的提高。
  
  对于专业课,专业课的题目一般考的题目比较宽泛,题目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既有条理,又有深度地去解答,确实需要相当的基础,这里面的几乎每个问答和论述题都可以展开写篇综述性的论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多多涉猎一些本学科内的相关知识。从本质理论上去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参考书的选择来说,一般博士入学考试不推荐参考书。即使推荐了,书中所提及的重要内容在考试中不见得考,反而书中一句两句话提及的问题常常被考到。这就说明,当初命题的时候,命题老师的思维也不仅仅限定在所指定的参考书内。因而,我个人认为,选择一本经典教材(或者指定教材)认真地研究,在以其他教材为补充的形式涉猎一下。可以弥补这种复习不到位的情况。
  
  7)再论初试复习
  
  上段已经提及到准备初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不再过多罗嗦。在准备初试的时候,专业课的复习和英语的复习可能差异很大。先就英语来说,根据我的长期的做题经验(全国名校的英语全部做完,而且中科院的英语试题从2000年一直看到2009年),如果你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或者换句话说就像小虫一样没用4,6级类的证书给自己撑腰的话,还是多多演习一下英语。对于一般的学生水平来说,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要保证占总复习时间的2/5,当然3/5也更好。花时间复习英语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a)在中科院内部的直博生中,他们的学生是不考专业课的,只考一门英语。据我所知,09年东部的部分所由于上线人太多,这些直博生的英语内部线甚至划到近60分左右。尤其,在这一个唯英文水平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发达与否、并且少数甚至半年都不读一篇英文的大导们也会跟着这个指标进行盲从的时代,我确实也搞不清楚卷面的65和56到底有什么差别。但是没用办法,这种差别可能是你是否能够实现成功跨越的一道鸿沟!
  
  b) 专业课可能有些老师BT地不给及格。这主要是你回答的太差,或者是阅卷老师水平太差。但一般是后者,也就是说如果你考到了55分以上而且题目回答的自认为还行老师还不给及格,那老师确实有问题。但是,如果你英文水平太差的话,考再多的学校只是增加一些及格(及格线不一定是60)的概率而已!而且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即使专业课很菜,英文水平能保证没用问题的话,第二年再考上中的可能性也比英文拉退考不上的概率要大。
  
  在复习英语之前,如果像楼主一样,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足够的毅力、并且也是一个记忆力不太好、理解力还行的小笨蛋的话。那么,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把全国名校最近几年的考博真题先仔细做一遍(先不要定时间限制,尽量足够耐心地理解地有计划地去做),每套习题都要认真地总结、复习、弄懂为什么选错?当时我是怎样想的?答案给出的合理性再哪里?句意如何理解?我最容易做错哪些题型?那些看着面熟而不认识的单词记住了吗?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复习的话,你的英语阅读水平(不仅再考试中)一般会有实质性的提高。甚至在复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能勘定试卷中的错误参考答案。在将近临考的前三个月,把报考学校的往年真题拿出来仔细按照规定时间做10套。按照提及的方法认真总结得失,演习老师的命题思路!这对应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楼主也注意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几乎在所有高校的博士英语试题中。考试的类型无外乎文学、科研、哲学(理)、社会、经济等等这些题型。而如果你先前把全国名校的经典试题做完一遍的话,考试时还会幸运地发现居然还有这么相似的题、甚至居然是往年其他学校试题的完全照搬。这说明一个道理,试题中经典的毕竟是经典的,命题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个地琢磨怎么设置答案(这个确实费脑筋,而且可能出错题。就是汉语让你命类似的题也是很麻烦,况且大家读的都是英语?)。因此,部分相似度极高、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选择、阅读都会出现)的出现就完全能够理解!在这里,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投机取巧,只想说一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最好的秘诀就是仔细地足够耐心地从头去做一件事情,做科研也应当如此!
  
  8)关于复试
  
  复试,说白了就是见个面、打个招呼!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导师想要谁,不想要谁,心里已经有谱了。换句话说,考试结束后复试成绩的高低只是一种表象!复试的内容一般常常涉及下面几个问题:
  
  a)以前从事的方向,已经研究成果。这个问题其实报考导师已经基本很清楚了,不然你不向他说明白你也不敢报啊。因此,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说说给旁边导师听的,也是为了方便做记录。
  
  b)英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阅读能力。这是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导师、尤其是有点英文底子的导师会用英语提问几个问题,让你用英语来回答。针对这个问题大家不要紧张,其实他们也很清楚,在本天朝长大、始终在汉英语甚至是家乡土英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P民们,大多数的口语和听力底子也确实不敢恭维(当然极少数还是很不错)!最可能的情况是导师重复几句你听懂一句,然后你用土英语回答一句导师也没用完全理解什么你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考试的方法仅仅是作为一种程式让导师摸摸底!
  
  c)英文阅读功底的考察。这个过程是复试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因为它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你的英文读写能力和今后培养潜力。一般复试组导师会给你一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这些英文文献难度在SCI论文中阅读难度一般偏低,有的时候是类似于学术报告论文形式。让你读2-3小段之后,然后让你翻译里面的意思,这种翻译也是句句翻译,也可以是理解式地解释性翻译--也就是意译。但是,如果你平时很少看英文文献的话,估计在阅读的时候会碰到些许生僻的单词,或者很难理解的长难句(一般有个3行左右的句子,还有插入语、定语句子等等成分)。对于生僻的单词,一般会出现在并列成分中,或者这个生僻的单词用后置定语修饰。这就能根据这些并列词的意义或者修饰成分判断其最基本的含义。如果确实不认识这个单词,你完全可以只翻译并列成分即可,最主要的是你要给别人一种印象--即你完全明白了作者在本句中所要传达的意义。不必为一两个单词而纠缠!
  
  d)对报考专业的认识。一般导师会问你,你会对本专业有什么想法,或者你今后的打算。怎么回答这些简直就是套话,只要客气点、谦虚点。最后别忘记把你报考的导师给挂嘴上就行了。因为你在博士期间需要他的指导,因此最后如春风般吹捧一下,留个好印象!
  
  当然,上述只是复试考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报考了基本上90%以上他们会考察这些问题。但是不管表现的怎么样,请一定记住一句话:谦虚、谨慎、三四而后行是通用的法宝!切不可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而给人留下一种极不好的印象。
  
  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67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02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191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43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31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43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36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68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65次

ÔÏ¿ͷþϵ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