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在职博士专业 > 工程博士 >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8-05-08

为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2018年面向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英文名称: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 D.Eng)。

工程博士与工学博士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侧重于工程应用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立足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未来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一、报考条件

报考者须为在职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员,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品德优良,诚信守法。

(二)正在承担或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具有较好的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或潜力,取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果。

(三)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四)报考者的学位学历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由教育部承认的硕士学位的人员。

2.已获得境外硕士学位且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明的人员。

3.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同等学力的人员:

(1)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

(2)已修读完成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3)获得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

(4)具有以下成果之一:

A.3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外学术刊物或被SCI、EI、ISTP检索,其中第一作者论文不少于1篇。

B.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排名前5位。

C.获得3项以上(含3项)授权发明专利,排名前2位。

D.获得1项高水平成果鉴定,排名前3位。

 

二、招生专业目录

2018年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暂定20人(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至我校的2018年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准)。招生学院、招生领域、招生研究方向、招生导师如下:

 

 

招生学院  

招生领域  

招生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006电子与信息学院

085271电子与信息

1.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2.通信系统与智能感知技术

姚若河、胡斌杰、韦岗、李斌、金连文、徐向民、章秀银、薛泉

007电力学院

085274能源与环保

1.智能电网技术

2.电力电子技术

3.能源洁净利用

4.系统分析与智能控制

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蔡泽祥、陈皓勇、管霖、康龙云、刘明波、王钢、陆继东、张波、杨苹、杨明、郝艳捧

009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71电子与信息

1.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

李远清、胡跃明、王聪、裴海龙

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71电子与信息

1.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2.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3.电力电子材料与器件

4.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李国强、马东阁、彭小彬、秦安军、唐本忠、吴水珠、叶轩立、黄飞

085274能源与环保

1.能源环境材料

2.资源高效利用

曾幸荣、刘平、税安泽、朱敏、余其骏、欧阳柳章

012环境与能源学院

085274能源与环保

1.污染控制、资源化回收与环境修复技术

叶代启、党志、胡勇有、韦朝海、林璋、尹华、吴平霄、黄少斌、汪晓军、万金泉、陈元彩、石林、马邕文

013化学与化工学院

085274能源与环保

1.能源环境材料与转换技术

2.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

张正国、王海辉、廖世军、邱学青、江焕峰、汪双凤

015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74能源与环保

1.废水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2.资源的高值化和高效利用

3.过程优化与节能

4.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

陈克复、胡健、武书彬、杨仁党、李军、付时雨

 

三、报考流程

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选拔录取,程序如下:

(一)网上报名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考生务必牢记网报编号)。网上报名时间为公布之日起至12月30日。

(二)送交报名材料及缴交报名考试费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必须将报考材料寄(送)至我校招生工作办公室审查,并缴纳报名考试费。

1.考生缴纳报名考试费方式

考生务必于2018年1月5日12:00—1月10日17:00期间登录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统一支付平台(http://202.38.194.47/)进行网上缴费,每位考生只需缴交一次报名费。(注:考生按120元/生的标准缴交报名考试费,用户名为2018+报名号,密码为6个0)。

2.考生送交报考材料

    考生须于2018年1月10日前(以寄送邮戳为准)将报考材料邮寄至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报考者须获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同意,并提交以下报考材料: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内,注明“同意定向就业(在职委培)”意见。

(2)完整填写 “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模板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3)2份具有正高职称专家签字及专家所在单位盖章的推荐信(模版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4)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外语水平相关证明(如CET4或CET6、TOEFL、IELTS等成绩)复印件各1份;获得境外学位的考生,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同等学力者须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报考专业硕士生学位课程成绩证明(须由所在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聘书(复印件,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以及论文(科技奖励、重大课题)等证明材料(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7)近期免冠正面小一寸彩色证件照1张,背面请注明考生姓名和网上报名编号。

(8) “2018年拟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 1份(不少于3000字,附件1)。

(9)近3年组织承担或主要参加的工程项目、论文、专利、鉴定、获奖等列表及证明材料复印件1套(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10)工程博士研究生报考汇总表(附件2)。

考生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并认真核实。一经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报考或录取资格。

 

四、考核与录取

(一)考核办法

2018年3月至4月由我校各招生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包括第一轮遴选审核和第二轮答辩考核,第一轮遴选审核结果由招生学院上报我校审核公示,通过者方能参加第二轮的答辩考核。答辩考核针对考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二)录取原则

我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考核结果,结合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以宁缺毋滥的原则,综合评估,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各招生学院在复试结束后进行导师、考生双向选择,在计划范围内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生诚信状况是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将不予录取;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均不予录取。

 

五、学制与培养方式

(一)学制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二)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40000元。学费均不含教材、资料、外出调研、工程实践、出国考察等费用。

(三)以定向就业(在职委培)方式进行培养。工程博士研究生采取个性化的培养形式和灵活的授课形式。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对象的特点定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通过我校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后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工程博士研究生须与学校、定向就业(在职委培)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在职委培)协议,学习期间不得转入户口、人事关系等。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等均由工程博士研究生所在单位承担。

 

六、学位授予与毕业

学位论文由我校导师与企业或行业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联合指导,选题直接来源于相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或企业生产实际中重大关键问题。学位论文选题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并能反映学位申请者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颁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七、其他  

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页(http://www.scut.edu.cn/admission)也是办公信息平台,我校研究生招生的相关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该主页发布。考生可查询专业介绍、导师简介、入学考试成绩等信息,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

本章程由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以教育部当年的最新文件规定为准。对该章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疑义者须在当年内通过咨询或者信访提出,过期不予受理。

 

八、咨询和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一号楼1210室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电话:020-87113401

图文传真:020-87112151

信访电话:020-87110195(学校纪监办公室)  87113401

官方网址:http://www.scut.edu.cn/admission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94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26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215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54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50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74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57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86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78次

ÔÏ¿ͷþϵ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