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博士资讯 > 正文

985高校博士求职被拒,只因本科就读“非211”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9-08-01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求职被拒,因本科就读‘非211’高校”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该信息显示:一名学习算法的某985高校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
  
  评论区的两千多条评论中,有的认为本科出身很重要,单位看重第一学历,普通院校本科生即便考取了名校研究生,依然会面临“就业歧视”;更多的人则认为,既然能考取985高校博士,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那位拒绝录用该博士的HR,要么是短视,要么是担心名校博士会抢了自己“小领导”的位置,故意刁难不用;还有一位高校教师,提到了自己单位的两个同事,他们都是985高校博士,只是本科均毕业于“非985”高校,其中有一个本科就读的还是“三流”院校,然而这位本科出身“三流院校”的博士,科研水平却相当出众,现已拿到国家优青。
  
  有人调侃“人家只是想招录一个本科学历普通员工,你一个985博士凑什么热闹?”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所谓的本科出身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不否认,那些本科能考取985或211高校的大学生很优秀,但也不能就此断定那些没有考取985或211高校的本科生不优秀。
  
  很多认为本科出身非常重要的人,其实是认同高考这个制度,他们认为高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无可替代,所以本科学历比较容易评价一个人的硬实力。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却也不完全正确。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位高考成绩相当的高考生,他们均只能进入“非211”大学就读,其中一位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取了211高校,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校读研;另一位没有选择复读,大学四年后也考取了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
  
  这两位考生第一次高考的水平是差不多的,选择复读的那位考生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均打上了“211高校”的烙印。没有选择复读的那位考生,只能拿“非211”的本科学历,这能说明第二位同学211高校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就没有第一位同学的高?显然不能,只不过第一位考生把第二位考生在大学里付出的努力提前一年用在了复读上。
  
  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没人会质疑,但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不一定就比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水平低。很多时候,高考成绩差个五分、十分,甚至十几二十分,差距并不明显。可差几分就可能与211高校失之交臂。
  
  另外,高考志愿填报也不容忽视,由于地域和专业选择等原因,就读211高校的学生,高考分数不见得就比就读“非211”大学的学生高。
  
  话说回来,就算在高考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成功也是具有阶段性的,它不是永久的荣耀。我们身边不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学子,进入名校后却荒废学习,最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吗?
  
  而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是永远与成功“绝缘”,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赢得荣光。
 

 
  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是个真真切切的例子,他本科就读一所“非211”省属师范大学,经过自己的拼搏,如今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还兼任一所985高校研究生导师职务。一个本科就读“非211”大学的学生,不仅得到了顶尖学府的认可,还成为了985高校研究生的导师,这不正是“本科出身决定不了未来”的最好例证吗?
  
  单就文中开头提到的这位博士“求职被拒”经历来说,他被HR拒绝显得很不合情理。如果事情确实如描述那样,说明HR水平不高,亦有可能是HR所在的公司底气不足,觉得自己给不出与三年工作经验985高校工科博士相匹配的待遇,干脆以本科出身不合适为由拒绝,好给自己台阶下。
  
  一位朋友的评价很精辟,“不是HR不要他,而是不敢要他,庙小容不下大和尚”。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77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15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202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47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40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60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41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81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71次

ÔÏ¿ͷþϵ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