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博也要遵循3W法则:Why、What、How
why
为什么读博?
不论是在读博前,读博过程中,还是博士毕业后,很多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读博?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之所以选择读博,是因为我热爱科学研究,无论是否能够拿到博士学位,我都希望我能一辈子在自然、生物、数字和数字所反映的自然规律中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在读博的过程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由于不同原因选择读博的朋友或同僚。一些人对于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想要成为一位研究人员;而大部分人想要PhD学位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获得待遇更好的工作;另一些人并没有将追求科研作为事业,读博只是为了达成一些其他的目的,读博过程中就想着赶紧毕业;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想做科研,只是因为毕业了无所适从,选择读博,希望博士结束后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路。
随着科技发展,工业对于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进展和结果往往难以控制,更多企业选择高薪聘请具有研发能力的博士进行实地研发,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博士。因此就产生了学术型博士和应用型博士两种类型的博士。究竟未来是要选择创造知识,并且在高校或研究所传授知识,还是想要在未来能够将研究学以致用,并且在这些应用领域获得一份工作和事业呢?不得不说,面对国内科研导向的发展,产学研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应用型博士无疑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但对于偏爱基础科学的我,只想发现自然界的规律,选择了攻读学术性博士。
what
在哪读博,读什么样的博?
不同国家的读博时长不同,国内目前是3~4年,最长不超过8年,以往都是考试制,所有学生都要通过国家设置或学校自主设置的科目考试,拿到符合要求的分数,再经过导师面试,在有足够名额的条件下才能够读博;最近,大部分国内高校同时提供和国外一样的申请制,只要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一定的成果,并且语言成绩过关就可以向导师申请,经过导师审核面试,在名额足够的条件下就可以跟随导师读博。除此之外,国内也有在职博士,但名额非常有限,条件也比较苛刻,时间较长也不太容易毕业,因此我选择脱产就读(全日制博士)。
在国外,博士的研读时间相对长很多,5~8年是常态,很多人会在中途暂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继续开始;欧美读博都是申请制,往往要求申请人在大学期间参与过研究、在攻读硕士期间有一些成果或成绩优异同时有一些课外活动加分,和导师又能够比较投契,由于每个导师的要求不同,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在前来申请博士学习资格的学生中进行筛选。
不同国家或科研单位对博士学习过程的设置不同,当然有很多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领域的博士来说,博士期间公开课程知识的学习几乎已经不是必要的,毕竟读博的根本在于在新的知识领域中实现自学和自我成长。就我的读博经验来说,很多公开课程教授的知识已经明显落后。相较而言,教授科研方法的课程却让我受益匪浅,例如科研逻辑、文献检索、文献或专利撰写、学术会议和海报准备。
因此,在开始读博之前,应当根据自己读博的目的自己的客观条件,以及拥有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攻读博士的地点和方式。
how
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
读博的过程是在创造知识,人类发展到这个时期,创造知识已经越发困难了。如果说,在早期文明世代,创造知识是在平地开荒,如今,创造知识就是在山上开荒,想要开垦新的土地,就要先登上这座山。因此,读博过程中消耗的不仅仅是脑力更是体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平和的心态都是读博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因为付出和收入往往不成正比,读博对于家庭来说也是较为沉重的负担,因此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博。
博士学习的过程是开荒,开荒就意味着试错,意味着有可能使劲全身解数、耗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相比曾经在大学期间,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的考试分数,科研开荒过程中的不断试错对于很多不经世事的年轻学生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打击。那么,如何克服这样的打击?毕竟我们第一次发现,人生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变好的。很多时候,在国内读博,导师和读博期间所研究的课题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因此,根据我的读博经验之谈,向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 不要内化。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将问题内化,将别人的意见变成自我否定。不要让任何人给自己贴标签,毕竟我们永远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用我们做的事情告诉别人我们是谁,而不要让别人用偏见定义自己。
2. 要客观和理性,不要功利主义。研究结果也许和我的预期不同,但不代表错误,做科研要学会接受,接受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即便是相反的结果也是一种结果,这才是科学的基本态度。
3. 情商培养,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益的。多数选择做科研的人都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然而,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感情上的交流都是大部分人完成博士学习必不可少的精神补给。如果有家人的支持和沟通,那么开荒的挫折感就可以被淡化不少。
4. 最后要说明的是,不要贪心。和打麻将一个道理,小胡也是胡。对于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来说,一点小的甜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导师课题允许的条件下,有一点结果就尝试发一些小文章,不仅有利于了解科学研究的完整流程,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在任何事情上,自信心往往能比坚强的意志力更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热资讯
- 2024年非全日制双证工程博士招生
2024年上半年工程博士招生院校汇总,以下是部分院校,招生方...... -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
【在职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申请考核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研...... -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简章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硕博留学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199...... - ·西南财经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合办金融
- ·福州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巴里理工大
- ·博士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 ·澎湃观察:博士扩招是高等教育之需,也是国
- ·中国矿业大学在职博士后进站流程
- ·2024年在职博士学费及招生院校汇总(一
- ·教育博士预科班招生简章
- ·在职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联系和区别,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