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在职博士专业 > 法学博士 > 正文

法律人的精神家园,回来了!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9-12-09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年初,一篇题为《中国法学创新网怎么了?》的文章几乎刷爆法学法律人的朋友圈。
 
  我们不禁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她的去留,会牵动整个法学法律人的内心?
 
  创办于2009年6月的中国法学创新网,曾经下设学界要闻、法治沙龙、刊海纵览、法学盘点、妙文共赏、大家风云、读者评论等多个栏目。创办之初,中国法学创新网就致力于法学思想的推陈出新,致力于打造法律人的精神家园。
 
  她确实做到了。以中国法学创新网的“明星选手”——中国法学创新讲坛为例。自创办以来,陆续邀请到罗豪才教授讲授“中国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季卫东教授讲授“法制重构的新程序主义进路”、龙宗智教授讲授“相对合理主义及其现实挑战”、郑永流教授讲授“实践法律观”。为了增强讲坛现场的思想碰撞,更是邀请到韩大元教授、高全喜教授、林来梵教授、陈端洪教授展开“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之辨”,邀请到李步云教授、陈弘毅教授、王振民教授纵论“法治之道”,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出发展开方法论层面的交锋。想必每个法律人都能看出来,这简直就是中国法学界的“国家队阵容”呀!
 
  十年之后,中国法学创新网迎来了10周岁生日。在经过短暂的休整期,遵照中国法学会领导的安排,将原先由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管理的中国法学创新网改为民主与法制社管理。 12月4日,“中国法学创新网服务法学法律工作座谈会” 在中国法学会顺利召开。作为中国法学学者的“娘家”,国内各大核心期刊主编、知名高校法学院院长从各地“赶回家”团聚。如《法学杂志》主编宋树涛所言,“今天,我不是作为客人来参会,而是回家了!”不愧是资深主编,一句话,就让整个会场充满了家的温馨。
 
  正如主持人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所言,“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一个会议的参与人数越少,往往决定的事儿越重大。”今天的会议虽然不是7个人,但完全称得上是中国法学创新网主创人员7个人的“扩大会议”了。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要开这个会呢?这个会的主题是啥呢?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次会议其实是中国法学创新网上线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希望邀请各主编、法学院院长对于中国法学创新网目前的栏目设置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完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等提提建议。当然啦,最最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请各位期刊、法学院掌门人能为中国法学创新网的成长出出力、流流汗、洒洒血、表表态啦。会议的重大意义呢,当然就是面向法学界的一声呐喊:幼学之年的中国法学创新网,又回来了!法学学人的精神家园,又回来了!
 
  会议现场可谓硝烟弥漫。有的学者在回忆过去中展望美好的未来,有的学者在严肃的疼爱中直指问题所在,毫不留情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最深沉的爱藏在最严厉的批评中”吧。
 
  关于中国法学创新网的定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阴建峰副院长认为,“作为建设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融媒体中心的第一步,中国法学创新网应依托民主与法制社强大的采编团队,既要把中国法学创新网办成理论色彩浓厚的网站,也要办成能跟司法实践对接的网站。”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汪海燕院长则认为,“中国法学创新网是服务于法学学术活动还是服务于法律实践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民主与法制网以关注法律实践活动为主,那么中国法学创新网是否可以以关注法学学术活动为主,真正成为法学学人的精神家园。”你怎么看呢?
 
  从名称可以看出来,中国法学创新网的核心在于“创新”二字。那么,中国法学创新网要发展,就得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同中国法学会官网、各法学院官网区分开来。“中国法学创新网创设的CLSCI学术评价机制在法学界极具影响力,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尹飞院长所言,“中国法学创新网可以说是中国法学学术界的风向标,我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儿,不是打开我们的官网,而是打开中国法学创新网。一旦发现友校学者又发论文了,一整天都惴惴不安。”“攀比心”如此之重,可见尹院长对于中国法学创新网爱之深沉。当然,我举这个栗子,最重要的,还是想说明下,中国法学创新网有多牛掰。
 
  但是,这一评价机制仍有改善的空间。比如以刊定文的老问题、国内学者以外文发表文章能否引入评价问题以及学术专着、教科书的评价问题等,都可以考虑加入中国法学创新网的评价体系。
 
  实际上,中国法学创新网在国外的影响力也丝毫不弱。“前不久,一位台湾的法学教授在会上谈到了中国法学创新网,这说明本网站已然成为了海外了解大陆法学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薛长礼副院长用实锤印证,“因此,网站要树立战略发展意识,可以在各法学院建立自己的通讯团队,尽力及时发布最新的消息。”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所说。青年法学学者,也是中国法学界的未来,是中国法治的未来。接下来,各位学者就“法学青年说”版块各抒己见。作为这个栏目的小编,我尤其关注。
 
  在如今的国内法学界,青年学者到底有多重(jian)要(nan)呢?“青年学者说起来重要,登论文的时候都不给登。”宋树涛主编的一句话道出了青年学者的心声,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可见青椒们苦这种现象久矣。而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韩轶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周友军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东副院长均建议,中国法学创新网应多刊发青年学者的法学研究成果。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副总编阮莹表示,“这是中国法学创新网应尽的义务。”
 
  说了这么多,用法律界“金牌主持人”刘桂明总编的话说,其实就是24个“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平台创新、标准创新、活动创新;定位创新、动态创新、机制创新;导向创新、取向创新、方向创新;栏目创新、阅读创新、资源创新;意识创新、质量创新、视野创新;受众创新、信息创新、合作创新;科技创新、时代创新、学科创新。
 
  听到以上声音,小编不觉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中国法学创新网将继续以推动法学创新为己任,努力为法学界同仁提供高水平的对话平台。将中国法学创新网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法学院”、打造成为法学人的精神家园、打造成为整个法学界之公器。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67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02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191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43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31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43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36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68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65次

ÔÏ¿ͷþϵ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