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博士资讯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21-07-30

学校印发《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近日,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印发了《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计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学院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特此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以供给侧改革为手段,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打造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品行高尚、专业精深、能力卓越、思维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和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坚持改革驱动,充分调动研究生教育相关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三、主要举措

重点实施“12345”系列任务举措,即:打造一个试点——协同推进詹天佑学院建设;强化两类培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推进三项改革——学术评价机制改革、资源分配机制改革、合作培养机制改革;开展四项行动——提升招生生源质量行动、提升培养过程质量行动、提升学位论文质量行动、提升导师指导能力行动;实施五大工程——本研课程贯通工程、科教融合创新工程、产教结合实践工程、国际联合培养工程、思政教育领航工程。

(一)打造一个试点

1.协同推进詹天佑学院建设。与教务处、相关专业学院密切配合,完善本研贯通、交叉培养、科教融合、国际互通等培养模式,实行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构建优质课程体系,打造优秀导师队伍,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将詹天佑学院打造成为能够支撑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技术学院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强化两类培养

2.强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在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两个层面加强产教联合,开展工程型、管理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3.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聚焦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发挥学校特色学科群的集中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设置高精尖领域短缺交叉学科专业,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导师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三)推进三项改革

4.推进学术评价机制改革。面对研究生、导师两个对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导师评价体系、以教育效果为导向的研究生全过程动态评价体系、以学术能力为基础的研究生学术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

5.推进资源分配机制改革。将招生指标向国家战略急需、科学研究水平高和成果多的重大平台、师德师风和培养质量好的导师倾斜。落实詹天佑学院、前沿科学中心、雄安新区等专项招生计划。制定科研项目经费博士招生办法,探索建立以科研项目经费为主承担博士生培养成本的新机制。

6.推进联合培养机制改革。根据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理清和建立联合导师、副导师、助理导师的责权制度和合作机制,创新博士生合作导师制;完善工作量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指导团队各方积极性,为跨学科、跨学院、跨校联合指导博士生提供制度保障。大力推动研究生助教体系的建设,激励博士生承担助教工作,教学相长。

(四)开展四项行动

7.开展提升招生生源质量行动。完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的选拔办法,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继续做好暑期夏令营的优秀生源选拔工作大力推进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改革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选拔程序和标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关键技术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完善针对导师团队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标准和考核内容。严格规范研究生招生过程管理。

8.开展提升培养过程质量行动。加强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明确资格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等关键环节考核标准和分流退出措施。畅通分流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生,符合条件的转为硕士培养。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习年限管理,研究生结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申请换发毕业证书、申请学位。健全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与监督机制,严格课程考核要求,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推进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支持高水平研究生教材建设的长效机制。

9.开展提升学位论文质量行动。加强预答辩、送审、答辩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学位论文的多轮次修改。层层严控,落实导师、预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质量监控小组、学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中的责任。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和答辩决议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完善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办法,强化后评估力度和结果使用。

10.开展提升导师指导能力行动。依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行导师分类选聘。加强导师考评,完善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形成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办好“知行”导师学校,完善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加强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做好研究生教育教学规范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提升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能力。扩大优秀导学团队示范作用,营造和谐导学关系。

(五)实施五大工程

11.实施本研课程贯通工程。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协调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改革。实现本研培养方案统筹设计,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实施本研课程一体化分级管理,课程难度设置逐级递阶,本科一至四级,研究生五至六级,规范化设置课程难度、挑战度和前沿性。深化跨学院课程互选机制,重点建设10大跨学科高级课程群,打造100门次提升本研培养质量所急需的数理类、信息类、工具类、技能类课程,夯实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与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能力。实施本研一体化智慧教学中心建设,推进教务资源统筹利用,实现本研无缝对接的互通选课。

12.实施科教融合创新工程。依托国家创新平台和重大科研课题,加强科教融合,创新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原始创新能力。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鼓励活跃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导师团队为基础,完善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等学科竞赛的项目培育、选拔和保障制度,建立以竞赛项目为牵引的学术创新实践育人体系。

13.实施产教结合实践工程。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管理,支持学院构建校企多层次沟通与合作机制。实施校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合作开设实践课程、推进校内外双导师队伍建设,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加强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进入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50%。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促进实践课程、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建设,案例教学或校外资源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比例达到80%。研究制定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质量监控,提升实践实习的育人成效。

14.实施国际联合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实施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优化选派程序,促进公派研究生项目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建立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一批国际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开展暑期全英文课程,支持各学院组织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暑期学校。加强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欧工程教育联盟推动的中欧博士生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建设,鼓励国际双学位研究生培养。积极响应学校“留学北交”品牌战略,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15.实施思政教育领航工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完善“1+6”研究生全面发展育人体系,以培养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在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等建立党组织,促进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创新化发展。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符合研究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管理特点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健全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开展研究生导学关系工程建设,积极倡导“师生相宜、教学相长、关系相融、严慈相济、研学相继”的导学关系。推进研究生合力育人建设,建立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配齐建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兼结合,按照1:200设置研究生辅导员岗位,适当增加研究生一线专职辅导员。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77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15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202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47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40次

北京大学

浏览:1360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41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81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71次

ÔÏ¿ͷþϵͳ